2010年4月23日

均衡飲食的新思維

現代醫藥學和食品營養學日新月異,但是血脂、血糖、尿酸偏高,胃腸脹氣、氣喘過敏,生理期不順等半健康人卻愈來愈多。近幾年來,專家學者一再呼籲國人要重視飲食保健,不過都僅停留在「營養均衡」、「均衡飲食」的教育宣導。本人認為,為了改善上述現代人的不適症狀,必須要有「新思維、新做法」。



「吃錯食物」也是一種「病從口入」

任何食物,即使是水,進入人體後,終究變成身體的一部分,對我們身體的健康和美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個人的觀察,現代人油炸、燒烤食物吃太多,偏好冰冷食物,嗜食寒涼食物,過食菸、酒及辛辣食物,及喝水過量等「吃錯食物」的飲食習慣不勝枚舉,這些已嚴重影響身體的結構和機能,也是現代人病痛的主因。


「營養均衡」外,更要「吃對食物」

依照衛生署建議國人的每日飲食指南,所謂營養均衡是指每日五穀根莖類三~六碗,蔬菜類三碟,水果類二個,蛋豆魚肉類四份,油脂類二~三湯匙,奶類一~二杯。本人認為這份指南只是原則性、大方針,主要是針對健康人而設計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同,同類中不同食物的性味功能也不盡相同,而且三餐食物的選擇和食用時間也會影響到食物在體內的消化吸收和代謝路徑。例如同樣是食用漢堡,若早餐食用,其能量有效被利用而變成活力來源;若消夜食用,則大部分能量將變成皮下脂肪而導致肥胖。現代人為了追求健康美,必須在營養均衡的前提下,針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正確的攝取三餐,同時選擇合適的保健食品,才算吃對食物,其具體做法如下:


一、早餐吃得好(營養豐富):以米飯為主食,可吃肉類,配合牛乳和蔬菜、水果;中餐吃得飽(但不太飽):除主食外,可吃魚肉,配合蔬菜、水果;晚餐吃得少(清淡)、不吃消夜:吃燉粥配合不油膩的蔬菜、水果,但還在生長中的學童可吃些易消化的魚肉類。


二、胃腸脹氣、氣喘過敏、生理期不順、血脂血糖尿酸偏高或癌症患者等半健康人或病人,應選擇有科學證據的保健食品,以調節生理機能,發揮輔助醫療效能。

三、 三餐攝取總量的分配比例是早餐二,中餐二、晚餐一為原則。


四、用餐前休息片刻,用餐時要專心,細嚼慢嚥,這樣不僅有益於食物的消化、胃腸內不產生脹氣,而且對臉部美容有很大幫助。




江 文 章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教授
台灣保健食品學會 創會理事長



沒有留言: